-  姚璐峤;李建威;氢能轨道车辆的氢安全监测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氢气泄漏压力检测法在实时性和准确性方面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可视化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智能检测方法。通过建立氢泄漏压力与激光束轮廓变形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激光光斑的几何参数特征,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2-16-1拓扑结构)具有优异的预测性能,其决定系数R~2达到0.988,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4 6。该方法实现了氢泄漏压力的非接触式高精度检测,为氢能轨道车辆氢泄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智能监测方案,对提升轨道交通氢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No.304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蔡泽阳;张良;杨世春;王金明;闫啸宇;在交通运输领域,电池管理系统对保障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池安全预警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核心功能之一,传统的电池安全预警算法主要基于直接参数检测方法实现,但由于早期故障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信号变化不明显,因此该方法预警时间短、误报率高。为解决该问题,文章首先针对动力电池系统的风险预警提出安全熵的概念,以此量化评估其安全风险;然后基于安全熵构建了融合电池系统故障动态权重的动力电池系统安全预警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实现电池系统风险的早期量化评估;最后使用新能源汽车历史事故数据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协同数据进行了算法有效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识别电池安全风险,并实现提前7天发出风险预警。文章提出的安全熵模型及自适应动态权重机制也可为轨道交通车辆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监控提供新的方案,提升早期风险预警能力。 2025年03期 No.304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廖宁滨;杜超;杨嘉宇;李昕放;曾嘉博;蒋奉兵;锂电池内部存在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过程,对其进行高精度建模可以精确描述电池动态特性,从而预测电池状态性能与劣化趋势。磷酸铁锂电池以其高安全性、循环周期长等优势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主型电池。文章首先在二阶阻容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可变阻容参数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与电流值改变模型的主要参数从而影响模型输出;其次通过对锂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试验与脉冲功率特性试验,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出所需的模型参数并整理成表,进而采用曲面拟合工具与k近邻非参数插值算法对表格缺失值进行填补,使参数值能够适应不同SOC与电流大小的工作情况;然后对所提出的可变参数模型进行了性能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固定工况下的模型方均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约为8 mV,在非固定工况下,k近邻插值模型的RMSE值约为曲面拟合变参数模型的20%;最后使用新能源机车实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测试,对比结果显示k近邻插值变参数模型的精度优于曲面拟合模型。本文的方法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二阶可变参数模型提供了新的建模思路。 2025年03期 No.304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李国俭;徐进;吴学刚;邱勇;杨汶坡;李新雨;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在运行中面临三相电流不平衡、负序电流增加以及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为解决传统全补偿模式下铁路功率调节器(MRPC)容量受限导致的新能源接入受阻与电能质量恶化的矛盾,文章提出一种面向新能源接入的优化补偿控制策略。首先对新能源接入V/v牵引供电系统的功率流动特性及MRPC全补偿机理进行分析,明确了不同机车组合工况下MRPC容量约束对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新能源接入电流限制量ΔI与三相负序电流I_-为目标的优化补偿数学模型,将两相桥臂转移有功电流、两相牵引供电臂机车功率因数角及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作为关键决策变量,并引入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即使在最大不平衡工况下接入50 kW新能源,该方法仍能显著提升电能质量,将负序电流由37.5 A抑制至14.4 A。相比传统全补偿策略,优化补偿不仅能够更大程度消纳新能源,还能在MRPC容量受限的条件下保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创新性地将传统的全补偿范式转化为多目标优化补偿范式,揭示了新能源接入与电能质量改善之间的权衡关系,为新能源消纳与铁路电气化供电系统的协调运行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2025年03期 No.304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祖航;林文彪;孙皓然;许凯文;针对轨道交通车载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异常预警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数融合的电压一致性评估方法。通过在系统层面分析电池的电压特性,构建了包含平均电压、电压极差、电压均方差、电压变异系数以及电压变化极值等关键指标的评估体系,并建立了电压一致性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对电池系统、电池支路和电池包三个层级的电压一致性进行量化评价,同时基于模型系数在不同电池单体间的对比分析,可实现异常电池单体的快速定位。文章提出的电压异常预警方法为轨道交通车载动力电池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No.304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